語言障礙的教養與相處

2009062622:28

小玲已經五歲了,平常總是靜靜的,很少主動和別人說話,一直到現在都還不太能夠說完整的句子,只能使用簡單的詞彙……,這樣的孩子該怎麼和他相處呢?

 

家長篇

語言的發生主要在日常生活當中,因此爸爸媽媽的語言模式、教養態度、生活習慣、文化刺激和接納態度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相關發展和語言矯治。如果你的孩子有語言方面的問題,以下提供相關的教養原則,希望能夠協助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:

  1. 如果你的孩子在三歲半以前有口齒不清,俗稱「臭乳呆」的情況產生,建議你先觀察,如果到了四歲的時候還是有口齒不清的情形,不要只簡單以為是舌根太緊的緣故,應該要請語言治療師檢查或是接受治療。
  2. 多以鼓勵代替催促責罵,不要總是用「你再說一次」、「再說慢一點」、「再說清楚一點」等命令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,以免孩子視開口說話為畏途。
  3. 多跟孩子相處、互動來誘發他的語言,並且密切跟學校老師或語言治療師配合語言矯治的教學,才能達到語言復健治療的效果。
  4. 日常生活中,多製造機會讓孩子學習表達及練習溝通。可以利用多重管道(例如:用手勢、表情、動作…等),剛開始不一定強調只用口語溝通,只要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就好,也不要急著糾正他的發音,這樣孩子比較不會有太大的挫折感。
  5. 練習溝通最好在自然的學習情境之下,比較能夠引起孩子的動機及興趣,而且要經常練習。平時盡量多跟孩子對話(例如:每天的吃飯、睡覺、洗澡…等),並製造機會讓他說話。如果孩子比較畏縮,可以先透過他喜歡的布娃娃或玩具熊來練習。
  6.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,聲音要清楚、速度要慢、語句要完整,不要急躁,而且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表達他想要說的,不要一直催促他。等他說完之後,才教他再說一遍正確的句子。
  7. 每次跟孩子說話的時候,一定要等他注視著你之後,才開始跟他說話。
  8. 問孩子問題不要只是讓他回答一個詞或只回答「是、不是」,最好讓他有機會練習用句子來回答。

 

教師篇

對於語言障礙兒童的教學,因其溝通方面的障礙,提供以下相關的教學技巧,希望能夠協助老師的提高教學的成效:

  1. 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的順序,針對不同的障礙程度與類型提供特殊的矯治和訓練方法。
  2. 優先選擇能激發兒童主動學習興趣的語彙,並考量符合他的年齡和性別的內容,例如:特殊嗜好、興趣、最愛吃的東西、最喜愛的偶像明星或卡通人物等,這樣比較能提高學習的動機。而且要時常觀察孩子的反應,依照他的需要更改溝通的內容,以免他失去溝通的興趣及動機。
  3. 安排設計兒童學習語言的環境,要讓語障兒盡量參加共同討論或語言表達的活動,給他更多表達的機會。也可利用例如學習角色(圖書櫃、角色扮演玩偶、操作性玩具等)多做發音練習。
  4. 利用有系統的語言訓練模式,如:隨機教學模式,以自然的情境及兒童主動的語言表現來進一步誘發語言;或溝通互動模式,教師扮演催化者的角色,利用說話或動作誘發兒童溝通的反應。
  5. 利用CAI(電腦輔助教學軟體)來教學,透過生動的電腦動畫來引發兒童說話的動機。

 

同學手足篇

隨著融合教育的潮流趨勢,越來越多特殊需求的學生在普通班就讀,到底這些小朋友在班上,要如何和他們相處呢?

  1. 如果班上有語言障礙的同學,小朋友千萬不可以嘲笑或是模仿他說話的樣子。
  2. 如果需利用溝通輔具(如溝通板)來溝通,班上每一位小朋友應該共同學會如何藉由輔具來和他「說話」,而且要共同維護他的輔具,不可以拿來當玩具或是刻意的破壞。